盐池县人民检察院
YAN CHI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盐池县人民检察院
YAN CHI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盐池县人民检察院
YAN CHI XIAN REN MIN JIAN CHA YUA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切入点的中央八项规定,无疑是党的形象最亮丽的名片,也堪称“晴雨表”里最灵敏的指标。中央八项规定如何一步步落地生根,又如何成为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格局”的重要支点,让我们通过一些关键词看其颁布实施近6年来的路径与成效。
关键词 1 立规矩、反特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这(八项规定)是很重要的规矩。”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进作风要落实有明确规范的事情、约束不合规范的事情、规范没有规范的事情。
党的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作风背后是纪律问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针对干部特殊化问题语重心长地指出,“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方便,可以做出各种违反规章制度的事情。这使我们脱离群众,脱离干部,把风气搞坏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中央八项规定把制度的刚性融汇于一系列细化的作风行为规范中,以动真碰硬、有违必究的执行,不断强化纪律规矩的权威性,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敬畏之心,存戒惧、守底线,逐渐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八项规定,也因此成为改变中国的一个重要“政治语汇”,让党风政风、民风社风为之一新,以“小切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格局”。
关键词 2 树标杆、压责任——
正在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有三张珍贵的票据令参观者驻足: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考察河北省阜平县时的晚餐菜单、2014年考察河南省兰考县时的餐费收据、2015年在梁家河原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家的午餐费用收条……这些票据,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力见证。
坚持从中央做起,层层树立标杆、担当责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作风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近6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执行八项规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民主生活会,带头围绕规定落实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十八大以来每一轮中央巡视,都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查必问的监督内容;2016年7月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是必须严肃问责的情形。
在党中央的示范、带动下,“责任”二字在党员干部心中的分量愈来愈重,各地区各部门党组织切实担当起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责任,层层细化作风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对照出台相关制度,切实履责尽责强化监督,狠抓贯彻落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关键词 3 盯具体、点要害——
2017年9月1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五年来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并以此带动全党加强作风建设情况的报告》,明确了“精准发力,从具体事情抓起,以小见大、以小带大”等宝贵经验。
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否则就会“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党的十八大以来,盯住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的工作思路,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践中发挥出巨大威力。近6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四风”等具体作风问题,按类型、分领域逐一治理、各个击破,不断以量的积累促成作风质的转变。
翻开十八大以来历年的中央纪委全会报告,从“严肃整治公款大吃大喝行为”到“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再到从严查处“出入私人会所,组织隐秘聚会”等“穿上隐身衣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纪检监察机关循序渐进地揪住具体问题不放,突出重点、抓住要害,点准穴位、打准靶子,一个一个“堡垒”地攻破,一块一块“阵地”地净化。
近日,中央纪委先后印发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以及严肃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通知等,文件一经公布,获得无数网民点赞。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不能止步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下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体现了“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的精神,目前这些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关键词 4 重遏制、强震慑——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万余起,处理34万余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万余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言出纪随、严查快处,把“板子”结结实实打到具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节的直接违纪者和领导责任者身上,进一步营造不敢、知止氛围。
从越往后执纪越严,到一寸不让;从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列入执纪审查重点,到对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决不放过、优先处置;从鼓励群众监督举报,到畅通网络、手机等渠道,形成全天候“四风”监督网,有力地压缩了不良作风的生存空间。
通报曝光,是充分释放从严执纪纠“四风”强烈信号,形成强大震慑的有力举措。据公开资料统计,2013年至今,中央纪委先后31次对196起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通过见人见事见细节地通报曝光,用“少数人”的错误教育警醒“大多数”,使人引以为戒、引以为惧。
数据反映力度,仅就今年上半年的通报数据看,1至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处理人数、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数,无论是半年累计还是单月统计均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其中半年累计增幅分别为23.66%、25.34%、29.86%。比较2015年以来同期数据,今年的增幅是在2016年至2017年高位运行后的明显跃升,充分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问题,作为重点任务和经常性工作持续抓紧抓好。
关键词 5 钉钉子、抓“常”“长”——
“查处问题数5585、处理人数7819、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数5672……”2018年11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对外发布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这已经是中央纪委连续第62个月公开相关数据,印证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持之以恒。
近6年来,各级党组织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以钉钉子精神抓常抓长,由表及里、先刹后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推进作风建设“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
坚守节点、纠正“四风”的做法,最能体现党中央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的坚决态度和坚强决心。每到重要年节假期,纪检监察机关抓住端午粽子、中秋月饼、元旦贺卡、春节年货节礼等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坚持节前提醒、节中明察暗访、节后查处通报等做法,寸土不让地坚守一个个节点,恰似钉下一枚枚钉子,钉出了改进作风的清晰路径和不变节奏。
正如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所指出的,“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关键词 6 锻党性、正本源——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抓作风建设要增强党性。
近6年来,我们党不仅严把纪律关,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严查快处,不断划清“红线”、亮明“底线”,同时,注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群众感情,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根本,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督促党员干部经常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和政治品质,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涵养新风正气,实现党风正民风淳。
时至今日,中央八项规定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我们仍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把作风建设抓到底,让这一金色名片愈显亮丽,助力党的作风全面好转起来,为新时代带来新气象、激发新作为